
今天分享一下蕎麥的種植方法
工具/原料
蕎麥方法/步驟
適時播種。蕎麥有“早播三天不結籽,遲播三天霜打死”的特點。實踐證明,在我縣蕎麥播種期是八月底九月初。蕎麥子葉較大,根系纖細,應整碎土垡,播經過30——40攝氏度溫水浸泡10分鐘的健壯種子,每畝播種5公斤,并蓋上淺土3厘米左右。這樣,既能提高發芽率,促進早出苗,生長整齊。
增施肥料。蕎麥增施磷、鉀肥能顯著提高產量。根據蕎麥生育期的特點,應以底肥為主,每畝施有機肥750——1000公斤,磷肥15——20公斤,草木灰30公斤左右。
抓好田間管理。蕎麥田應開好溝系,防止漬害死苗。播后如遇干旱,要濕潤灌溉,保證全苗;沒有灌溉條件的,應在出苗前早晚澆水,增墑增肥,以利齊苗壯苗。蕎麥幼苗期生長緩慢,易生雜草,在苗高6——8厘米時要中耕除草,并剔除細弱苗。開花前第二次中耕,并用土淺培蔸,以促進根系發育。在開花至結實期每畝用0.5公斤尿素、200克磷酸二氫鉀,溶于60公斤水中噴1——2次,防止后期脫肥早衰。
輔助授粉。蕎麥在自然狀態下,結實率不超過20%。因此在有條件的地方利用開花期間放養蜜蜂來傳粉,或進行2——3次人工授粉。人工授粉的方法是用一根尼龍繩,兩人各持一端,讓繩子在植株頂部輕輕拖過,借以振動花枝,促使花粉飄散,借以振動花枝,促使花粉飄散,進行授粉。
生長條件
溫度
蕎麥是喜溫作物,生育期要求10℃以上的積溫1100~2100℃。蕎麥種子發芽的最適宜溫度為15~30℃。播種后4~5天就能整齊出苗。生育階段最適宜的溫度是18~22℃;在開花結實期間,涼爽的氣候和比較濕潤的空氣有利于產量的提高。當溫度低于13℃或高于25℃時,植株的生育受到明顯抑制。蕎麥耐寒力弱,怕霜凍,因此栽培蕎麥的關鍵措施之一,就是根據當地積溫情況掌握適宜的播種期,使蕎麥生育期處在溫暖的氣候條件下,開花結實處在涼爽的氣候環境中,保證在霜前成熟。
水分
蕎麥是喜濕作物,一生中約需要水760~840立方米,比其它作物費水;抗旱能力較弱。蕎麥的耗水量在各個生育階段也不同。種子發芽耗用水分約為種子重量的40~50%,水分不足會影響發芽和出苗;現蕾后植株體積增大,耗水劇增;從開始結果到成熟耗水約占蕎麥整個生育階段耗水量的89%。蕎麥的需水臨界期是在出苗后17~25天的花粉母細胞四分體形成期,如果在開花期間遇到干旱、高溫,則影響授粉,花蜜分泌量也少。當大氣濕度低于30~40%而有熱風時,會引起植株萎蔫,花和子房及形成的果實也會脫落。蕎麥在多霧,陰雨連綿的氣候條件下,授粉會受到影響。
日照
蕎麥是短日照作物,甜蕎對日照反應敏感,苦蕎對日照要求不嚴,在長日照和短日照條件下都能生育并形成果實。從出苗到開花的生育前期,宜在長日照條件下生育;從開花到成熟的生育后期,宜在短日照條件下生育。長日照促進植株營養生長,短日照促進發育。同一品種春播開花遲,生育期長;夏秋播開花早,生育期短。不同品種對日照長度的反應是不同的,晚熟品種比早熟品種的反應敏感。蕎麥也是喜光作物,對光照強度的反應比其它禾谷類作物敏感。幼苗期光照不足,植株瘦弱;若開花、結實期光照不足,則引起花果脫落,結實率低,產量下降。
養分
蕎麥對養分的要求,一般以吸取磷、鉀較多。施用磷、鉀肥對提高蕎麥產量有顯著效果;氮肥過多,營養生長旺盛,“頭重腳輕”,后期容易引起倒伏。蕎麥對土壤的選擇不太嚴格,只要氣候適宜,任何土壤,包括不適于其它禾谷類作物生長的瘠薄、帶酸性或新墾地都可以種植。酸性較重的和堿性較重的土壤改良后可以種植。
該信息非法爬取自
土壤修復哪個好?
竹炭土壤修復菌劑是一款基于生物質炭的修復菌劑,它通過時科特有的炭菌復合技術,將生物炭和微生物巧妙地結合到一起,生物炭的孔洞結構與微生物的繁殖代謝,可以有效地促進土壤團粒結構形成,讓土壤更透氣,保水保肥性能更好!
產品特性如下
·富含穩定態生物炭,吸附鈍化土壤重金屬及農藥殘留,凈化土壤環境;
·促進土壤團粒結構形成,增強土壤透氣性、保溫性、保水性、保肥性;
·為功能微生物生長繁育提供保護,補充有益菌,減少土傳病害發生;
·改善土壤板結、酸化、鹽漬化現象,恢復土壤生產力。
文章TAG: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zscgw.com/nhbk/14944.html
